郴州会仙观(易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正一派授箓道士心印秘密大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0 18: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虚靖天师在《破妄章》中说过:
心印相传付有缘,
今人刊木不知玄。
祖师心印相同处,
颗颗光明彻九天。
正一派的心印在《天坛玉格》里有细载,共计有七个,它们对应着北斗七星,也就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七星组成。
由于习惯,通常会采用更简单的称呼,便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星,简称为贪巨禄文廉武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8月,《藏外道书》(前二十册)首次出版。这部大型丛书的问世,使得明代正续《道藏》以外的道书,首次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重现于世。这对于整理中华传统道教文化遗产,以及进一步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标志着道教界人士和研究道教者期待已久的增续《道藏》的事业,终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993年,笔者由于撰写《道教大辞典》中藏外道经部分的条目,遂对《藏外道书》进行通读,同时对其编收书目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根据检阅所得,拟对书目略作分析,并求方家指正。《藏外道书》首批发行二十册,据笔者统计,共收道书四百多种,一千余卷。《藏外道书》编收书目,可分为以下三类:一为明《道藏》以前(含明)之道书。这类道书,均不见明版《道藏》。计有马王堆出土道书、明代之前佚失道经及明《道藏》未收道书等。数量不多,但很有分量。二为明《道藏》之内的道书。这类道书,数量很少。虽然已见明《道藏》,但系不同传本,可藉此校勘《道藏》,亦有其编收价值。三为明代以后所出道书。这类道书,在《藏外道书》之中占有绝大比重。包括明之后的刊刻本道书及手写本道书等。下面对其书目略析如下:《藏外道书》第一册,为“古佚道书类和经典类”。《老子德道经》(老子甲本)、《老子德道经》(老子乙本)、《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养生方》等,均为明《道藏》以前之道书。其中《老子》甲、乙本,为迄今所见《道德经》之最早写本。《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四种,许多学者认为即系久佚之《黄帝四经》。《数术纪遗》一卷,《正统道藏》“群”字号《道藏缺经目录》卷下著录此书,为《道藏》佚缺书籍。《太清风露经》一卷,藏北京图书馆。《道藏缺经目录》卷下载有此经,明时已缺。经考证,此乃元《玄都宝藏》之刊本,乃是距今六百五十年前仅存之元代《道藏》经本。《永乐大典道经勾陈》,目录列为收书二十六种。《道家经诀》一书,其实包括道书十种。《三尸中经》之后,尚有《治三尸法》。《灵宝无量度人化尸受形经》之前,窜入近两页《送书邪气脏腑病形篇》之内容。《云笈七签五岳真形图》之后,尚有《五岳真形神仙图记》。由之,应为收书三十六种。《蟾仙解老》与《道德宝章》内容相同,均为白玉蟾所注《道德经》。《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二卷,系明代抄本。此书又见《道藏》,可作校勘。《道德经释略》六卷,明林兆恩撰。林氏创“三一教”,与道教思想有一定渊源。《老子道德经解》二卷,明僧憨山撰。此书对于研究老释思想之融合,有一定意义。所用文本,为金陵刻经处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与中国道协图书室藏吴门刻本对照,独缺卷前自序。序云:“重刻于五云、南岳及金陵,今则再刻于吴门。”盖金陵刻本流传在前,故无此序。《太上玄元道德经解》一卷,《太上道德宝章翼》二卷,《道德经释辞》一卷,均为《道藏辑要》续补之藏外道书。《道德经解》一卷,序后窜入《心经提纲》一文。《御制道德经》二卷,清世祖撰。为四家帝王(余三家为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注老之一种。《道德经注》二卷,《老子解》二卷,《庄子解》(独解《逍遥游》与《齐物论》)一卷,均为清代道书。《太上道德真经讲义》一卷,此书内容仅至四十章而止,不知何故。《藏外道书》第二册,为“古佚道书及老庄注释类”。本书所收,为《庄子》注本四种,即《南华真经注疏》不分卷,《南华真经评注》十卷,《药地炮庄》九卷等。依其内容,当为“经典类”。《藏外道书》第三册,为“经典类”。《南华真经评注》十卷重复收录,与第二册所收之《南华真经评注》误为同一书。《南华真经正义》不分卷,《南华真经识余》一卷,《庄子评议》二卷,《淮南内篇评议》四卷,《列子评议》一卷,均清代道书。《阴符经发隐》、《道德经发隐》、《冲虚经发隐》、《南华经发隐》各一卷,又称《四经发隐》。近代道教大师陈撄宁曾下评语:“当然不免有牵强处,但大部分尚能折衷于至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熟悉风水的,会对这七星比较敏感,因为基本上在风水理气中,它们总是被经常翻来覆去地使用,还有的时候还会加上辅弼二星配成九星,用来进行模拟与推算。

这是因为风水本来就是堪舆之道,堪为天道,舆为地道,堪舆本身便是在法天象地,故而将北斗体系作为核心推算的理论,同样在风水之中高级秘诀,如挨星打劫,均是以它们的运算为主,离不开这些。

而在命理之中,此七星又被称为本命元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命元辰,而算法与《六十甲子本命元辰》中的记载是一致的。

甲子本命王文卿,從官十八人,貪狼星元辰。乙未杜仲陽,十六人。女。癸巳史公來,從官九人。

乙丑本命龍季卿,從官十六人,巨門星元辰。甲午衛上卿,從官十八人。女。丙申朱伯衆,從官十四人。

丙寅本命張仲卿,從官十四人,祿存星元辰。丁酉臧文公,從官十二人。女。乙未杜仲陽,從官十六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七星编成一至七的话,那么十二地支对应的元辰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贪巨禄文廉武破武廉文禄巨

一二三四五六七六五四三二

由于六十甲子中,亥完了又是子,所以下一个接上的还是子,于是会不断循环下去。

七星排法,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图示:



武 武

廉 廉

文 文

禄 禄

巨 巨



子午为天地之经,子为贪狼,丑亥为巨门,寅戌为禄存,卯酉为文曲,辰申为廉贞,武曲为巳未,午则为破军。

这是依北斗分雌雄阴阳而定的:

《淮南子》云:“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于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

然后,这个七星元辰与人的本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有对术数较熟悉的,应该记得五音六属:子午属庚,卯酉属己,寅申属戊,丑未属辛,辰戌属丙,巳亥属丁。

如果将它配出来,配合纳甲:

庚子为贪,庚午为破,属震卦

辛丑为巨,辛未为武,属巽卦

戊寅为禄,戊申为廉,属坎卦

己卯为文,己酉为文,属离卦

丙辰为廉,丙戌为禄,属艮卦

丁巳为武,丁亥为巨,属兑卦

贪巨禄文廉武破武廉文武巨,按纳甲排入九宫,即雷风相薄,水火交媾,山泽通气,所以这七星与元辰便一一结合了起来。

此便是道中有法,法中有术,术以证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章义》不分卷,《老子约》四卷,均为后出道书。《道德经白话解说》两卷,是书出于民国,首次以白话注老,在社会上和道教界较有影响。《黄帝阴符经注》三种,出自《重刊道藏辑要》。第一种未为藏外道书;第二种《道藏》已收,但《道藏》本卷末有缺,可以此本校补。第三种为藏外道书,惟原本脱去“天地万物之盗”一句经文及注释。《解黄帝阴符经》一卷,《阴符经疏略》一卷,均系明本,《道藏》未收。《黄帝阴符经玄解》一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为清代道书。《阴符经真诠》一卷,《补过斋读阴符经日记》一卷,《广成子疏略》一卷,均为《道藏》之外道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真经八洞仙祖合注》一卷,为《重刊道藏辑要》续补之藏外道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一卷,出自《重刊道辑要》,此书《道藏》已有,为误收。《太上老君清静经图注》一卷,为水精子增注《道藏》本《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原旨》一卷,为民国道书。《太上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明刻本。包括《三官颂》一卷、《大上说三官经序》一卷、《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保命延生妙经》一卷、《太上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一卷等内容。因其夹缝处有“三官经浩”字样,当为明代之《三官经》。此本可对《道藏》所收之《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等本进行校勘。本册第七七七页上、下之内容,有排印重复。《太上老君说黄妙真经》一卷,明刻本。印制粗糙,似为民间传本,《道藏》未收。《太上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一卷,明刻本。《道藏》收有《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可作校勘。《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说平安灶经》,均明刻本。内中尚有《北斗长生聪明密咒》、《太上灵宝天尊说攘灾度厄真经》、《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玄帝百字圣号》、《太上正一天尊说镇宅消灾龙虎妙经》等,共为七种。借此可对《道藏》本《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灵宝天尊说镶灾度厄经》、《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玄天上帝百字圣号》等,进行校勘。《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注》一卷,《终南八祖说心印妙经解》不分卷,《太上洞玄灵宝紫微金格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阐微》两卷,《太上道德大天尊说道元一炁经》一卷,《元皇大道真君救劫宝经》一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藏外道书》第四册,为“摄养类”。本册所收道经,基本上与摄养内容无关,当入“经典类”为宜。严格说来,有几种应入“戒律善书类”。《先天斗帝敕演无上玄功灵妙直经疏解》一卷、《九皇斗姥戒杀延生真经》一卷、《九皇心经注解》三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觉世经注证》一卷,为清代道教善书。《关帝明圣经全集》一卷,前附《三官大帝真经》,似应删去。《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一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敬灶全书》四卷,按原书标题当为《敬灶宝经》,前三卷为《灶君真经》,后一卷为灵签。《文昌帝君本传》一卷、《文帝孝经》一卷、《文昌应化元皇大道真君说注生延嗣妙应真经》一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文昌心忏》一卷,为清抄本。《文昌大洞仙经》三卷、《文昌大洞仙经注释》三卷,均为民国刊本。《文昌大洞经》六卷、《大洞经示读》三卷(《重刊道藏辑要)亦有《洞经示读》三卷)、《文昌大洞治瘟宝箓》二卷,均为清刊本。《大洞玉经枢要十二义》,出自《重刊道藏辑要》。其实不止一种,尚有《大洞玉经坛仪》一卷、《大洞玉经总论》一卷、《元始大洞玉经》三卷等,共为四种。《玉枢经龠》二十四卷,为清代道书。《藏外道书》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为“教义教理类”。《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为宋代道书。《正统道藏》编纂之时未能勤加搜求,而写入《道藏缺经目录》。卷前序文,似乎未完,而接以“主簿程准谨书于左”,不相一致,对照卷末,方知此序原在跋文之前,当正之。《琼馆白真人集》六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周易尚占》三卷,编入上、下两卷。上卷至“决断部第四”止,下卷由“乾部第十”起,独缺中卷。《方壺外史》八卷,明代道书,民国刊本。卷五《崔公入藥鏡測疏》,第五册三三八页,为原书第一、二页,三三九页,为原书第四、五页,独缺原书第三页。《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将此本与《辑要》本对照,二者有所出入。一是此本之中《凡例十二则》与《张三丰先生全集总目》,相互颠倒。二是卷次错置,共有两处:卷一与卷二错置,即第五册三八四页至四○八页(卷二)当置四○九页至四三一页(卷一)之后;卷三与卷四错置,即第五册四三二页至四六四页(卷四)当置四六五页至四八五页(卷三)之后。《仙佛合宗语录》不分卷,《天仙正理直论》一卷、《天仙正理浅说》一卷、《金丹要诀》一卷、《伍真人丹道九篇》一卷,皆出《重刊道藏辑要》。《慧命经》一卷,《华阳金仙证论》一卷。以上书目习惯上合称《伍柳仙宗》。《道言内外秘诀全书》不分卷,明代道经丛集。本集保存了《道藏》未收的明代以前的一些道书,其他《道藏》已收者可作校勘。《玄机通》一卷、《天仙真诀》一卷,皆出明刊本,《道藏》未收。《无上秘要·尸解品》一卷,明刊本。此本可对《道藏·无上秘要·尸解品》进行校勘。《至游子》二卷,明本。此本可对《道藏·道枢》中的有关内容进行校勘。《道统大成》四卷,清代道经丛集。共收道书十种,其中《周易参同契阐幽》、《周易参同契测疏》、《周易参同契口义初稿引》、《金丹四百字测疏》、《列位女真诗歌》、《女丹诀》等六种,为藏外道书;其余四种,《道藏》已收。《龙门心法》二卷,与第十册所收《碧苑坛经》五卷,二书内容基本一致。皆为清王常月说戒之记录,经后代弟子整理而成。《读文子》一卷,清代道书。《玄宗内典诸经注》,明代道经丛集。本集所收十一种道书,有十种均为《道藏》已收,可作校勘。独李简易注《无上玉皇心印经》一卷,为藏外道书。此书题为“宜春李简易注,”李简易当为南宋玉黔子,《道藏》中有《玉黯子丹经指要》,即为李简易撰,题为袁州(即宜春)人,与此本互证。其中《崔公入药镜》与《老子说五厨经注》二书错排,即第七册三十五至四十二页,当置四十五页之后。《吕祖全书》三十二卷,清刊本。吕洞宾的著作历代都有编集,真伪并存,此书较为完备。《玄宗正旨》一卷、《玉诊》五卷、《心传述证录》一卷、《金华宗旨》一卷、《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一卷、《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一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第八册全本为《道书十二种》,清刊本,道书丛集。所谓“十二种”乃为虚数,此集共收有二十六种道书。就以上五、六、七、八、册之内容来看,大部分道书当入“摄养类”。《藏外道书》第九册、十册、十一册,为“摄养类”。《金丹正理大全》,道经丛集,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缺少《金谷歌注解》一卷,此种与《周易参同契分章注》、《金丹四百字注解》共为藏外道书。其余四种《道藏》已收,可作较勘。本册第四页《金丹正理大全序》,为此部丛集之总序,当置第一页《金丹正理大全金丹大要目录》之前。《真仙上乘》,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卷中题有“万历五年十月哉生明文川居士重录于养心斋”,当为万历五年(1577)文川居士之手写本。第九册三九○页《紫团真人丹经》之插图,与三九八页、三九九页、四○○页《金丹上乘龙虎交并返还口诀》之插图重复。三九九页左半边内容上下重复,三九九页右下边与四○○页右上边内容重复。又《玉清金筒青华秘文》,前二卷各标卷中、卷下,后一卷仅题“紫阳真人张平叔撰”,其实当为卷上。又《太上玉华玄秘群书》一种,包括道书十册,查对《道藏》本《西山群仙会真记》,乃知缺少《九天洞玄录》与《九仙秘诀》两册,而将《太上老君内观经》与《太上洞玄灵宝定观经》窜入顶替。卷中《内丹书目》,似为全书之总目录,但与其实际书目不符;可见本书已然散乱。此本的抄写年代,在《正统道藏》之后、《万历续道藏》之前,其中文本多系宋元留传下来,且与《道藏》本有所不同,可作校勘,有着不可低估的古本价值。《黄庭秘诀》一卷、《采真机要》三卷,均为明房中类书。房中术原为早期道教提倡,后趋隐晦,明《藏》之中房中著作几乎绝迹,二书的复出,为研究道家房中术之重要文献。《性命宗旨》二卷,明刻本。《道藏》未收。《玄宗印古》一卷,明刻本,已残,今存六篇,缺失五篇。全书论人元金丹。《尊生閟汇》一卷、《金精直指注论》一卷(已残)均明本。《道藏》未收。《性命圭旨》四卷,清刻本。第九册五九四页之内容,当置五九一页之后,方为正确。《周易参同契疏略》一卷、《胎息经疏略》一卷、《脉望》八卷、《黄白镜》一卷、《黄白镜续》一卷(其本不全)、《玉函秘典》一卷、《金玄玄》一卷、《炼形内旨》一卷,皆明本,《道藏》未收。其中第九册七一六页下半页与七一七页上半页,内容重复,当删。《席上腐谈》二卷,宋代道书。《道藏》未收。《黄帝授三子玄女经》一卷,明刊本。字多脱误,可与《道藏》本互作校勘。《参同契脉望》三卷、《悟真篇约注》三卷、《金丹大要》一卷,所用为中国道教协会图书室藏清刊本《道言五种》,其余两种即《金丹就正篇玄肤论》一卷和《承志录》三卷未收入。第十册一二五页陈上阳序后,漏印《刻金丹大要玄肤论缘起》。《参同契脉望》原书上卷第三十九页、四十页及《金丹大要》,原书上卷第四十页均缺。以上五种,除《金丹大要》之外,均不见《道藏》。《古书隐楼藏书》,清代道书。《太上黄庭内景玉经注》三卷、《太上黄庭景经注》、《唱道真言》五卷、《孙不二元君法语》一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三卷、《养真集》二卷、《真诠》三卷,均出《重刊道藏辑要》。其实,《太上黄庭内景经注》一种,应为《黄帝内外景经注》,包括《黄庭内景经(注)》一卷和《黄庭外景经(注)》三卷。《济一子道书十七种》、《济一子顶批道书四种》,出于清代,均为道经丛集。《藏外道书》第十二册,为“戒律善书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本命元辰即是命星,它在实例中是有利用的,比如古代比如会用于点元辰灯进禳解灾祸,以太乙火府法中的七星灯点法为例。

先立好七星灯,然后祝祷被用事者的信息,从本命灯上点起,先通过金光咒护持,然后用北斗真言感应,最后取天门气布在灯上,布气完成后,然后再接引北斗七星之光,进行天地相接,这样处理之后的七星灯,方才开始有与人感应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根据灯的变化情况用来对事主的情况进行判定,其中更有秘窍,可以通过施以不同的气反作用于人。

元辰归元辰,而心印便是元辰对应的符篆,与七个心印一一对应。

这个心印有什么用?细说就多了,比如:

心印可以用于修炼。

心印可以用于书符。

心印可以用于上表。

心印可以用于立坛。

心印可以用于入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几乎需要使用行法一切的地方都可以用得到,而心印又有配套的使用,比如与祖师心印可以契合沟通祖师,与神明心印契合可以沟通神明,与神将心印契合可以召将等等。

心印要具有作用,与其它的符箓一样,需要一定的方式能够催动,那么用什么方式催动?

《玉堂直指》说得很清楚:

万法之所宗,三界所仰,自汉天师以来,独传心印,别无杂术,惟正而已。正者,不邪之谓欤。天以正而覆焘,地以正而载持,炁以正而运行,鬼神以正而役使,人以正心而正身,心不正则邪念生,六欲起,流为禽兽,沉为鬼爽。在世不正,身为奸邪,为悖逆道,不可入真仙之域也。

这里的“正”是“正一”的“正”,它含有道教本身的意味,首先表明了修道法为什么要持正的原因,因为“正”本身就是天地万物背后运行的统一规律,如果失去了这个“正”,那么一切修持便没有了意义。

这里的“正”其实还有更深的含义,风水之要妙,无非也是一个“正”字诀,修行的要妙,也无非一个“正”字诀,道法的要妙,还是这一个“正”字诀。

这一个字,需要细细揣摩,多多玩味,绝不肤浅,如不能从这个字豁然解通一切,便说明还未真明白这个字,此是乾坤造化本,会时便号法中王。

心印如只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样子画出来,那么没有任何意义,它的力量,以气运之最为简便,或用天罡之气,或用郁仪结璘之气,或用采炼五行之气。

那么有道友可能会问,在过去都是授箓后才知晓自己的心印,那么没有授箓是否就不能使用心印了?

正如《丹阳祭炼内旨》中所言:

曾受箓者,申奏具职全衔奉行太极祭炼事臣姓某。未受箓者,只作初真弟子奉行太极祭炼事臣姓某。关牒具位姓名而已,例不称臣,却押心印。

所以答案当然不是,因为心印本身只是一把钥匙,行法时它就像古代的虎符,需要与其它相配合便可产生作用,而单纯的修炼心印更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如果只是用心印修行是一回事,但如果要发挥出它的作用来,起码应该进行道教的传度,然后进一步与祖师心印相契合,如此才真是继承正一派的道统的方式之一,因为这样才能起码有初真弟子的资格。

当然各门派有自己各式各样的传承方式,也有各种修炼方式,这里只是说的是天师道中的方法,因为无论各派,最后终究还是要授箓的。

通常选择与祖师的心印相合,通常会选择祖天师心印,或是虚靖天师的心印,当与祖师心印相合后,再进行道法,便会异常灵验。

以先天行持法为例,祈雨通常也先书祈雨符令, 然后分别加上风、云、雷、电,龙雾等号令,当这些完成后,加上心印,再盖上法印,然后当空焚之。

如果是复杂些的大法,比如神烈法的路子为例,通常某地如果久旱无雨,常见祈雨为例:

1、请苟毕神君急至监管,并敕令本境山川潭洞龙君社令降雨便可。

2、如果不降,那么扩大敕令的地域,敕令分岁分龙雷山川潭洞社令等进行再催降雨。

3、同第2步复催。

4、如果仍不降,那么要由法师书写风云雷雨电符,然后加上自己的心印,感通祖师的力量进行敕令统御风雨雷电。

5、如果仍不降,加上催号心印,进行催促。

6、如果还不降,进行复催。

7、同第6步复催。

8、此时还不降,问题就严重了,便用自己的心印,契合玉皇心印,进行强催。

又比如赵元帅秘法中,因为传说中赵元帅是祖天师降服的,所以如果赵元帅不是自己的命将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借助祖天师心印来调令,所以像在正一赵元帅秘法中,会有进行如下的操作:

先以左手飞西斗一座在前,想见西斗第三星,如一黑炁团,大如车轮,展转。即以天目光同舌尖虚书晅字太阳帝令在黑团圆光中,想黑光大明,辉灿闪烁。然后却以剑诀劈破团光,乃见元帅在内,大怒威猛可畏,急将老祖天师心印 照之。想元帅威收,却将玉诀引吸入华池,从金桥而下十二重楼,至绛宫及下白元宫第六孔内,与本宫玄坛混合为一。然后两手雷局,运转数次。后再念召咒:微妙真空,神霄赵公。驱雷掣电,走火行风。何神不伏。何鬼敢冲。神虎一啖,万鬼灭踪。吾今勑召,速出绛宫。急急如老祖天师六合无穷高明大帝律令摄。

其它还有许多,道藏中亦有些许记载,欲深研者自可研读,或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更新写上一些有关心印的事。当然也有人问贫道怎么能说那么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关于心印的这些内容,对于有传承的道士来说都是常识,基本上都明白怎么回事。

只是网上近年来出现很多没有传承的伪道士,不懂装懂四处胡乱解说,贻害不浅,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比如一种常见的错误认识,便是搞不清楚什么是花押与元辰心印的区别。

《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一卷、《初真戒说》一卷、《中极戒》一卷、《十戒功过格》一卷、《警世功过格》一卷。皆出《重刊道藏辑要》。《石音夫功过格》一卷、《太上感应篇图说》一卷附一卷、《太上感应篇集注》一卷,《词馆分写本太上感应篇引经笺注》一卷、《太上感应篇续义》二卷、《太上感应篇注》二卷、《太上感应篇直讲》一卷、《文昌帝君阴鹭文注》一卷、《阴鹭文像注》一卷、《阴鹭文图证》一卷、《蕉窗十则注解》二卷、《丹桂籍注案》四卷、《玉历至宝钞》一卷,皆为道教善书。本册一一九页《感应篇图说后跋》,当置一一八页《感应篇图说附录》之前。四○二页《文昌帝君阴鹭文》,当置五八六页《阴鹭文图证》之前。《藏外道书》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册,为“仪范类”。第十三、十四、十五册,三册所录,主要是道教全真斋醮科书丛集《广成仪制》。内集科书近三百卷,多题“武阳云峰羽客陈仲远校辑”。据《灌县志》载:“陈仲远,别号云峰羽客,青城道士,渊博能文,曾校正《广成仪制》数十种……”据此,《广成仪制》当为青城山道教流传而来,后经陈仲远校辑。其中文本颇为杂乱,大致可分三种:一种刻本为十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有的卷末署为咸丰五年(1855),本丛集似刻于是年。另一种为成都二仙庵重刻本,为八行十八字黑口四周双边。据书内题,时限为宣统元年(1909)至民国三年(1914)。还有一种系手抄本,所标时限为道光四年(1824)至宣统元年(1909),这一部分还掺有《清微仪制》和北京白云观、四川鹤鸣山等地科书。以上三种文本,在时间上均处陈仲远之后,(据《灌县志》,陈仲远为乾隆时人),似为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之后,后来的道教徒重刻再续,并且加入一些抄本科书。这部丛集,编次颇为混乱。第十三册五三九页至五四九页之《九皇寿醮贪狼集一》与《九皇寿醮巨门集二》,当置五○四页《九皇寿醮真人集三》之前。第十三册目录之末,有《祀雷集》一种,标为八四九页,但是本册至八四八页而止,疑为漏印。第十四册三六○页《祭享吏夫丁集》,缺末页。第十五册卷末,尚有《忏法大观》六卷、《三宝万灵法忏》十二卷,皆出《重刊道藏辑要》。《忏法大观》六卷第三十冊重复收录;《三宝万灵法忏》十二卷第二十九冊重复收录,《三宝万灵法忏》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序分卷,但本书至酉集而止,缺漏戌亥二卷及卷末跋文。第十六、十七册所辑,主要为《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四十卷,明刊本。据说存世仅三部,分别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台北中央图书馆和美国普林思顿大学,可谓稀世珍本。第十七册,尚有其他六种科书。《太极灵宝祭炼科仪》二卷、《太极仙翁神炼玄科》一卷,日本研究道教者A冈义丰藏本。《金箓分灯卷帘科仪全集》一卷,法国研究道教者施舟人藏本。均属清刊本。《灵籍宝章》一卷、《禄嗣奇谈》二卷附一卷,皆明刊本。《道藏》未收。《祀神表格》与《祀先祝文》,其实为一种科书,明写本。共有六卷,按礼、乐、射、御、书、数顺次分卷。该本排列次序为射、御、乐、书、数,独不见“礼”,已有缺失。《射》卷缺十一、十二、十三页(原本页数)。《御》卷十六页之后,又为十、十一页,一二十七页之后,又接七页,缺一、二、三、四、五页。《乐》卷、《数》卷页号,均有混乱。《藏外道书》第十八册,为“传记神仙类”。《太上老君实录》七卷,明抄本。为《道藏·混元圣纪》的另外传本。可以互作校勘。《群仙集》三卷,明写本。对照卷首目录,书内中卷独存《钟吕二仙问道章》,其他内容已有缺失。本书共分五册,卷上为一、二册,卷下为三、四册,卷五为五册,疑为错排。本册二二六、二二七页《述工夫十五首》,只有一七首,后缺。本书重点在于阐释内炼诀法,当入“摄养类”为宜。《神隐》二卷,明本。《道藏》未收。本册第三○九页《神隐序》,乃为上卷之序,误入下卷目录之后。书中论述山居之法、归田之计,宜入“摄养类”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八卷,明刊本。该书《道藏》已收,为七集,可作校勘。《广列仙传》七卷,明本。《道藏》未收。卷七之末《王昙阳》未完而止,似原书缺。(原缺) 《铸鼎余闻》四卷、《新义录》(卷九十至九十四),均清人著作。《轩辕黄帝传》不分卷,明刊本。后半部分与《道藏》中《广黄帝本行记》互有异同,可作校勘。《钟吕二仙传》一卷,实名召钟吕叙传》,卷末已残。其后又有《金丹诗诀》两卷和《南岳遇师本末》一卷。《金丹诗诀》己有残缺,按理当入“摄养类”。《南岳遇师本末》之卷末小记,未完有缺。《陈眉公订正韩仙传》一卷,明本;《魏夫人传》一卷,出于唐;《林灵素传》一卷,出于宋;《希夷先生传》一卷,出于宋;《周颠仙人传》一卷。出于明。皆《道藏》未收。《五百灵官爵位姓氏总录》一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藏外道书》第十九册、二十册,为“宫观地志类”。《罗浮志》十卷,清人重刊本。书中跋语谓自序已缺,乃由《罗浮山志会编》本补入。将其所补《自序》与《罗浮山志会编》对比,乃知仅录其前半篇,且将序中“永乐五年”误刻为“永乐八年”。《罗浮山志会编》二十二卷,清本第十九册五十七页与六十一页排错,须颠倒互换。《龙虎山志》十六卷,清本。《崂山志》八卷,附《游崂指南》一卷、《名胜题咏》一卷,出于明,刊于民国。书中正文自卷二《本志》开始,缺少卷一《考古》。《茅山全志》十四卷,清本。该书与《道藏》本《茅山志》互有异同,可作校勘。


花押心印便是花押签名加上元辰心印,而急难心印则在急难情况下,通过是花押与元辰心印加上秘符配合召唤本命神将使用。

花押,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东西,它类似一个签名,按专家的考证来说,其来源在于最早在需要批报的官府牒文上写上一个”诺“字,类似现在公文上写的”同意“,后来演变为在上面写上专用的符号以代表“诺”字。

后来开始发展成为可以鉴别身份的符记,它有很多种常用形式,如使用自己名姓的,有使用特殊图案的,有按下自己指纹的,都代表签名同意的意思,不同的花押图案,能够用于识别是谁签署的。


最简单的理解,花押便是古人的艺术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道教之中的文书牒中,与官府公文一样,同样采用自己的花押作为签名。

道教里的花押心印,它与一般使用的花押又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就是最后填花押时,需要多加上元辰心印作为秘窍。

熟悉《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的话,便会知晓对于鬼神的律法有那么一条:

诸神吏符使若遇法官尽差他处屯驻者,须得验认法官花押印记,及询问法官信任之神,方得前往。违者,并各降三官。承受文字者,斩。

这意思就是神吏或是符使,当受到法官的差遣时,需要先验证法官的花押(签名),这个花押就好比法官的条形码或二维码,如果认出来是对的,那么才前往,不然就不需要听从。

在《上清骨髓灵文鬼律》中也提及:

诸造驱邪院印,方一寸八分,以金玉为之,篆以天文。雷霹木造者听。召六丁六甲使者,结界守护。置讫,以红朱傅印面上,先闻上界,应造法中印记惟此。次同所授官花押字样,关东岳照会讫,方得使用。

法官的花押也不是随便画了就有效力,还必须要需要先通知东岳接受认可后,才可以使用。

那怎么才知道东岳认可了?当然来不是烧了文疏便就不用管了,用脑袋想想就知道,这可能吗?这个以后再说。

同样在《上雷五雷真文》中祭印结束后,谢礼中同样会这样处理。

备醮应用仪物俱齐。法师申奏关牒,告会合属去处。呈弟子印文花押,诵经设醮谢恩毕,对圣给法书法印、照贴、版符、铁券付度弟子,分明誓约,依法施行。

往通俗了说了,这其实就是传说中小说里设定的法器认主一个概念,每一件法器都会与法师对应,所以明白这个,也就明白为什么一些法师羽化后,法器要随同葬下,当然作为信物往下传的又是另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18: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岳志》八卷首一卷、《金鼓洞志》八卷首一卷、《武林玄妙观志》四卷、《城北天后宫志》一卷、《紫阳庵集》一卷、《重阳庵集》一卷附一卷,皆为清本。《重印玄妙观志》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刊本。缺印卷前蒋炳章之序。《青羊万寿宫万字碑》一卷,明抄本。《道藏·西川青羊宫碑铭》与此同一内容。可作校勘。《西川青羊宫碑记》一卷,出自《重刊道藏辑要》。此本与《道藏·西川青羊宫碑铭》相同,仅书名有一字之差,不应列为藏外道书。《白云观志》四卷附《东岳庙志》三卷、附录一卷,日本近代研究道教者小柳司气太撰。此本卷前缺《自序》及《凡例》,《白云观碑志》中“永庆善会碑”未完,缺少一页。第二十册六二九页、六三○页两图,原在卷末。《逍遥山万寿宫志》二十二卷,清本。第二十册六五九页程之贵序未完。尚缺一页。以上为《藏外道书》(前二十册) 所收全部书目的简略分析。从编排书目情况来看,这部丛书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上分析只是择要而言,其他各册目录中和书边标题中的失误尚无大碍。不少文本缩小之后,影印不清,也是一大弱点。上述问题的实际存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部丛书的使用价值。尽管如此,笔者并无丝毫意图故意贬低《藏外道书》的价值,迄今为止,将众多藏外之道书搜罗起来汇于一编,除了这部丛书之外,还没有其他书籍可以替代,功不可没。衷心希望再续或再版的的《藏外道书》经过逐步完善,真正能够成为与《道藏》、《道藏辑要》并列的三大道教文化丛书之一。(第二十二册 黄裳《道德经讲义》,原本有三卷本、四卷本,《藏外道书》收录只有二卷,五十三章已下缺。《吕注北斗九皇丹经》三卷,其卷上、卷中原为完帙,《藏外道书》此二卷却各自区隔,同卷文字分立两处,不相统摄。第三十二册 《大岳太和山志》十五卷,系明刊本,卷三至卷十四为明内府写本,卷一、卷二、卷十五以明黑口本配补,台湾丹青出版社《道教文献》曾加著录,《藏外道书》据此复制,其留白待补及载明「原缺」之页次,高达三十二页。实际上,所谓「原缺」之页次,乃据台湾丹青出版社之编次而言,经检核丹青原版,页次连贯,并无缺页。) 《藏外道书》略析之二   《中国道教》1995年第2期   田诚阳     拙作《〈藏外道书〉书目略析》一文,已对《藏外道书》(前二十册)编收书目逐本作了简要分析。观察《藏外道书》的总体编收情况,似乎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目前所见《藏外道书》只有前二十册,据悉尚有十六册待出。但是根据前二十册的内容编排及有关宣传材料,可知编撰这部丛书的总体布局。故此谨就前二十册内容作为基本参照,试论《藏外道书》的得与失。从《藏外道书》的总体编收情况来看,本丛书有以下鲜明特点:1.自从明代正续《道藏》编成之后,四百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道教再也没能进行续纂《道藏》的工作。但是明代以来,新的道书层出不穷。清代以来出现的一些道教丛书,均对续编《道藏》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如清闵一得髯辑纂《道藏续编》、清末成都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民国丁福保编辑《道藏精华录》以及今人萧天石在台湾主编《道藏精华》等等。相比而言,《藏外道书》乃是迄今为止搜罗藏外道书最多、比较完备的一部大型丛书。这部丛书的编集,大大丰富了道教文献之宝藏。2.《藏外道书》主要收录明清两代新出道书,间有明代之前及民国年间道书,年限截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使得道教文献系统趋于完备。这些资料对于研究道教特别是明清道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3.《藏外道书》根据现代道教的发展和研究道教的需要,突破了传统上编纂《道藏》沿用的“三洞、四辅、十二类”的编排方法。这种编排方法早已芜杂不清,成为《道藏》分类的一大缺陷。《藏外道书》采取了新的方法,将这部丛书分为十大类:①古佚道书类、②经典类、③教义教理类、④摄养类、⑤戒律善书类、⑥仪范类、⑦神仙传记类、⑧宫观地志类、⑨文艺及目录类、⑩补遗类。按照书目内容依类编排,为使用本书提供了相对方便。《藏外道书》前二十册已收录前八类内容,其余两类待收。4.《藏外道书》编收书目,门类众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教学术“包罗万象、贯彻九流”的特点,是一部具有百科性质的大型丛书。其内容包括诸子著作、高道著述、内外丹法、医药方剂、道教科戒、斋醮仪范、神仙传记、诗词歌赋、山川地志、道乐曲谱、周易象数、养生方术等等,汇集了道教文化在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医药、艺术、养生、地理、志传、旅游、伦理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其价值不仅局限于道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亦具特殊意义。5.《藏外道书》所收文本,除了马王堆帛书之外,全部采取影印方式编入。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书原貌,令人一睹各种文本的真实面目。这种尊重历史的做法,对于藏外道书的阅读和研究,提供了便利。假如比较同一道书的不同传本,以及古本道书的有关考证,即使不找原本,仅凭《藏外道书》所收文本,也可测其大略。6.《藏外道书》之中,收有一些希世孤本和海内珍本。有些手抄丹经秘本,向不轻易示人,《藏外道书》将其收入,可谓珍逾洪璧;有些文本已属海内罕见,濒于失传,此次得以收入,实为道书之幸;有些《道藏缺经目录》之中载录的道经,如今重新发现,填补了原《道藏》的缺憾,有些道经原本流入海外,如今又回故土……。这些文本的详细情况,笔者在《〈藏外道书〉书目略析》中均已述及。所有这些,都增添了《藏外道书》的道教文化宝藏价值。7.《藏外道书》之中,编入了相当一部分教外人士的著述,及少数外教人士的阐道之作。明代之后,道教活动更加涌向民间,走入社会,不少知识分子致力于道家学说的研究和道教修持的体验,并有所撰述。同时由于“三教合一”的思想更为盛行,佛教中人也有诠释道经的著作。这些书籍的收入,对于研究道教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以及道佛思想之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这种做法与以往编纂《道藏》的态度有所不同,明代之前的《道藏》,非道教中人的著作出现不多,当然其时道教并未像后来那样广泛渗入社会,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大融合的总体趋势所决定的,同时也可看出道教文化存在的长久生命力。8.《藏外道书》是一部由学术界与道教界合作编定的大型道教丛书,由国内外研究道教的部分专家学者联合道教界有关人士共同组成编委会。己往《道藏》的编定刊行,都是在历代帝王的支持之下,组织道教人士汇集编纂。这次《藏外道书》的刊行,打破了宗教框框的约束。说明道教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已不再仅为少数信奉者所有,而成为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综上所述,《藏外道书》的编辑印行,首次将《道藏》之外的道书以大规模结集的方式汇于一编,抢救了明清以来的道教文化遗产。在道书的编集和分类等方面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为阅览和研究道教典籍提供了方便条件。但是,从尊重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藏外道书》(前二十册)的编行之中,也存在一些相对不足,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1.部分文本不全。《藏外道书》所收道书原本,存在残缺不全的现象。倘若当初勤加搜求,细心对比,完全可以找到更好更全的本子,以保障这部丛书的质量,为读者负责。有的原本残缺不太严重,或有个别缺页,也应找到其他本子补齐,以成完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众妙之门

GMT+8, 2024-11-15 01:10 , Processed in 0.0453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